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理论书籍 > 针骨推拿 > 针灸讲义
编号:191478
下篇(针灸治疗各论-第一章内科病证-30、胁痛)
http://www.100md.com 德宏中医按摩院
     三十、胁痛

    【病因病机】

    肝脉布于两胁,七情郁结,肝气失其条达,络脉受阻,经气运行不畅,故发为胁痛;亦有因精血亏损,血少不能濡养肝络;或因闪挫络脉停瘀等,均能导致胁痛。

    【辨证】

    胁痛不论一侧或两侧,因恼怒气逆而胁部胀痛,胸闷不舒,饮食减少,苔薄,脉有弦象者,为肝气郁结;如因闪挫跌仆,而胁痛如刺 ,痛处不移者,属络脉停瘀。以上两种证候,均属实证。如因精血亏损,血不养肝,其痛多隐隐不休,舌红少苔,头晕目眩,脉虚弱或细数,即为虚证。

    【治疗】

    (一)实证

    (治法)取足厥阴、少阳经穴为主。毫针刺用泻法。

    (处方)期门 支沟 阳陵泉 足三里 太冲

    (方义)肝与胆相表里,厥阴、少阳之脉,同布于胁肋。故取期门、太冲,配少阳经支沟、阳陵以泻肝之实,使气血畅通,其病自愈;佐足三里以调胃气,而痞满亦自消失。

    (二)虚证

    (治法)取背俞和足厥阴、少阳经穴为主。毫针刺用补法,或平补平泻法。

    (处方)肝俞 肾俞 期门 行间 足三里 三阴交

    (方义)补肝肾二俞,以调益阴气;刺行间,泄络中之虚热;配足三里、三阴效,扶脾胃后天之本,以资生化之源。, http://www.100md.com


    参见:首页 > 医疗版 > 症状 > X > 胁痛